每当晨曦微露,露珠在叶尖闪烁,仿佛是大地对天空的思念。此时,我总会想起那些远在他乡的游子,他们如同漂泊的孤舟,在岁月的长河中寻找着归岸的方向。正如古诗所云: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无论身处何地,心中总有一处柔软的地方,那是名为“家”的港湾,承载着无尽的牵挂与眷恋。
暮色渐浓,窗棂间弥漫着熟悉的香气。那是糯米与竹叶的清香,夹杂着蜜枣的甜美,在潮湿的空气中氤氲开来。这气息总能勾起心底的涟漪,宛如记忆深处某个特定的时节,氤氲在老屋檐下的温暖,令人心驰神往。古人云: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此刻,我更深切地体会到,漂泊在外的游子,对这句话有着何等深刻的感悟。
远离故土,身处陌生的城市,钢筋水泥的丛林中,忙碌的生活让人无暇他顾。日子如流水般匆匆而过,每当夜深人静,仰望星空,总会想起那句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。这不仅仅是对亲人的思念,更是对团圆的期盼。然而,当这熟悉的香气悄然钻入鼻腔,所有伪装的坚强瞬间瓦解,心底最柔软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。
推开记忆的门扉,老屋厨房的那口大铁锅浮现眼前。袅袅热气中,母亲的身影若隐若现。她总是穿着那身蓝布围裙,手法娴熟地将糯米、红豆、红枣等食材,细心地包进翠绿的竹叶里,再用棉线紧紧缠绕。她的动作行云流水,仿佛在完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。那时的我,总是蹲在一旁,好奇地盯着母亲的一举一动,偶尔伸手去触碰那些新鲜的食材,惹得母亲笑着嗔怪。
包好的粽子被整齐地码放进大铁锅,随着木柴燃烧发出的噼啪声,香气渐渐弥漫开来。等待的时光总是漫长,我围坐在锅边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锅盖,盼着那香气四溢的美味早日出锅。母亲看着我馋猫般的模样,脸上满是温柔的笑意,时不时掀开锅盖,用勺子轻轻搅动,防止粽子粘锅。当热气腾腾的粽子摆上桌,那一刻,家是温暖的,是充满爱意的。正如《诗经》所言:“谁谓河广?一苇杭之。”家的距离,其实就在心间。
如今,我已远离家乡,独自在异乡打拼。每次闻到粽香,脑海中便会清晰地浮现出母亲包粽子的场景,耳边似乎还能听到她那充满关爱的叮嘱。那一口口软糯香甜的粽子,不仅仅是美食,更是母亲深深的爱,是家的味道,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挂。家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住所,更是一种心灵的归属。
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”无论相隔多远,我们共享着同一片天空,同一份月色。在这个特殊的时刻,我愿停下匆忙的脚步,细细品味那些与家人共度的时光。或许是一顿简单的晚餐,或许是一次促膝长谈,这些平凡的瞬间,构成了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。正如《论语》所言:“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”无论我们走得多远,心中总有一根无形的线,将我们与家人紧紧相连。
此刻,我愿将这份思念化作祝福,遥寄给远方的家人和朋友。愿你们如这饱满紧实的粽子,生活充实美满;愿你们如这翠绿坚韧的竹叶,历经风雨仍保持蓬勃生机;愿你们的未来,如这粽香般悠长绵远,充满甜蜜与温暖。
夜色渐深,香气依旧萦绕。我知道,无论走得多远,家永远是心灵的港湾,思念永远是割舍不断的纽带。而这熟悉的粽香,将永远承载着我的乡愁,陪伴我走过每一个漂泊的日子,也牵引着我,在某个归期,回到那魂牵梦绕的地方。
端午安康,愿这份安康伴随我们每一个人,无论身处何地,心中总有归处。(炼钢厂 景咪)